窑炉维修焊补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
窑炉在长期高温运行中,炉体金属结构易出现裂纹、变形、磨损等问题,焊补是恢复其结构完整性的关键工艺。焊补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窑炉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,需严格遵循规范流程,以下是具体要点。
焊补前的准备工作
全面检测评估
焊补前需用无损检测技术(如超声波、磁粉探伤)定位缺陷位置,明确裂纹长度、深度及扩散范围。同时测量待焊区域的温度,确保降至 150℃以下,避免高温影响焊接材料性能。对腐蚀严重的部位,需铲除氧化层并打磨出金属光泽,露出新鲜母材。
焊接材料匹配
根据窑炉材质(如耐热钢、铸铁等)选择同质焊条,例如 Cr25Ni20 材质炉体需搭配 A402 不锈钢焊条。焊条使用前需经 350℃烘干并保温 1 小时,存入保温筒随用随取,防止受潮影响焊接强度。
安全防护措施
作业区域设置警戒线,配备灭火器、防火毯等消防器材。焊接人员必须穿戴隔热服、防护面罩及耐高温手套,炉膛内作业时需安排专人监护,同时使用轴流风机强制通风,确保焊接烟尘浓度低于 3mg/m³。
焊补施工关键规范
焊接工艺控制
采用分段退步焊法(每段长度不超过 50mm),减少焊接应力导致的裂纹扩展。对于厚度超过 10mm 的部位,需开 V 型坡口,坡口角度保持 60°-70°,钝边厚度控制在 2-3mm,确保熔深达标。
温度控制要点
多层焊时,层间温度需保持在 250-300℃,避免骤冷导致冷裂纹。焊后立即用石棉布覆盖缓冷,对于高合金材料,需进行 250℃×1 小时的低温回火,消除焊接残余应力。
特殊情况处理
发现裂纹延伸至非焊接区域时,需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(直径 8-10mm),阻止裂纹继续扩展。铸铁件焊补需采用 “热焊法”,先将待焊区域预热至 600-700℃,焊后缓慢冷却至室温,防止白口组织产生。
焊后质量检查
焊补完成 24 小时后,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测,要求无气孔、夹渣及未熔合现象,余高不超过 3mm。再次通过无损检测确认内部质量,合格后进行水压试验(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.25 倍),保持 30 分钟无渗漏即为合格。
窑炉焊补需兼顾技术精度与安全规范,严格把控每道工序,才能确保修复后炉体的耐高温、抗腐蚀性能,延长窑炉的运行周期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